第二遍开口练习:从上一遍的内容中,挑选出逻辑通顺的部分进行回答,句间加连接词和功能性短语,让听者能更容易地听懂。对应到评分标准中的use a range of connectives and discourse markers — 使用连接词和语篇标记。
第三遍开口练习:如果讲到了一个还不错的表达,可以赶紧记下来;如果说到一半有一个词想不起来或是觉得词汇没有亮点,就立马查字典,把造成卡壳的词和有亮点的词写在题目旁。这样每次只要看到这些关键词就能回想起大致的思路,并且不管考官针对这个话题问什么问题,这些话题词汇都能派上用场。这一步是为了满足评分标准中的use less common vocabulary — 使用有一定亮点的词汇。
第四遍开口练习:边说边刻意检查自己语法的准确性和难度,是否有基础的动词时态和单复数错误,句子是否过于简单,是否能偶尔展示一个状语从句或定语从句。对应到评分标准的use a range of complex structures使用复杂句,和frequently produces error-free sentences — 大部分句子语法正确。
第五遍开口练习:明确句子中需要强调的关键词,持续进行句子重读和有语调。满足评分标准中的use a range of pronunciation features — 展现发音特征。
第六遍开口练习:尽可能做到流利自然地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六遍开口练习,不仅能练习到临场想观点的能力,也能边准备边进行语言输入,提高控制语言准确性的能力,发音特征也不断地强化。是不是比“看题目”“写答案”要准备的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