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雅思考试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唯一真正白金级合作伙伴,新东方为其旗下的雅思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的机会。无论是各类针对考试本身说明的British Council Workshops,还是2014年首次推出的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雅思教师培训课程 (British Council IELTS Teachers Essentials),都是加深对雅思考试了解的好时机。
新东方雅思教师:胡静
不过,参加过这类培训的小伙伴们大概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类似的感受:似乎得到的确定答案不多,培训者更强调的是提问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发现答案。笔者在2014年5月参加British Council的一轮专门针对听力和阅读两科而进行的workshop培训时,对这样的一幕印象特别深刻:来自澳大利亚的British Council中国区培训师的Patrick在征集了新东方老师针对其培训提出的具体需求后评价道:it seems to me that you want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to specific problems. 言下之意似乎是暗示我们应当把关注点放在更加统领全局的考试原则和方向上,而非一味纠缠“某个具体答案是否这个写法能得分、那个写法也可以”这类细节问题。
这显然不是无谓的纠缠,而恰恰是作为直接在教学一线接触各类雅思考生的教师,我们见识过各种学生的各种困惑迷茫和问题重重,也总是希望能够代表学生在这些培训中发问,得到来自权威机构的确定解答;而从培训者的角度出发,要把我们的思考方向约束在更加笼统的全景上,好像也无可厚非:毕竟这类培训短则半天、至多也只有两三天而已。要期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解决所有细节问题,就像我们的学生希冀在短短几十个小时的课程中瞬间完成飞跃、突破自己雅思学习的所有瓶颈一样不甚现实。那么,这种矛盾是否不可调和而无解呢?在颇为此纠结了一段时间之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雅思教师培训课程的培训方式给了我某种提示。不难看出,培训课程的培训师在进行每一个培训session之前都必定做了大量的规划和准备工作,session进行中总是节奏紧凑步调密集;然而在每一次的session总结陈述中,总被他们反复提及的一个话题就是“If we had had more time, we would have done more in …” 不过另一方面,从他们有时间展示的内容中,我们确可大致把握到雅思考试对考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和复习指导,并在这个已经开启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设计,从这个切入点延伸下去、展开针对此方向的细节性课程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没有获得每一个细节问题的解答,但我们可以比之前更准确一点地明白哪些区域值得深究而哪些领域无需过于“纠结”。也就是说,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雅思教师培训课程的培训师其实完成了培训设定目标,即通过互动和启发思考的方式,“逼迫”我们进行了更多的自我思考,只是在原则性、根本性的方面上从旁协助,使我们不致跑偏了方向。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一个前提,即学生对我们课堂内容的期待,本质上与我们对教师培训内容的期待没有什么不同,基本上都是设定过高的mission impossible,那么接下来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如此,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坚持让top-down的密集灌输模式作为课程讲授的唯一主导模式、而总是以“课时短、学生期待多听老师讲解多抄笔记”为由(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个十分充足的理由)拒绝bottom-up这种牵扯更多互动的课堂模式呢?以阅读一科为例,我在讲课时常常感到无奈又尴尬的一点是:明明是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一旦成为了考试内容,需要读题定位寻解做答,在学生眼里立刻变身为干巴巴的经文,稍微多读几行便会昏昏欲睡或是密集恐惧症发作。再加上熟悉题型、介绍方法、带做验证、总结归纳这一系列活动,林林总总,更感时间捉襟见肘,没有太多互动行为的容身之处。可是在教学者看来,在有限的时间里浓缩进尽可能多的内容、带学生接触了解尽可能全面的题型和文章,自然是出自一片好意,此为“助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短期内接触到大量浓缩内容,能理解多少消化多少实在是件堪虞之事。既然无论教师如何百般努力,在短期内终究也无法带学生做遍所有真题、了解所有情况,那么无疑比见许多题做许多题更加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目标,就是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并针对其具体情况决定讲课取舍、更加灵活地应对每一节课堂,给出解决方案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此为“助人自助”。而要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核心之技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课前课间课后单独询问、课堂中集体互动、观察学生反应或鼓励随时发问。当然,面对沉默的课堂该运用何种技巧鼓励互动,则又是另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了。
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权威性,我们的员工或考官不能对外宣称个人或培训师为考官或前考官。
(编辑:罗伟)